蛋雕:梅蘭竹菊局部
在明清時期,民間在喜慶婚娶、祝福慶壽、喜得貴子時,為圖吉祥如意,就有了贈送“紅雞蛋”的習俗。于是有一部分人擺攤設鋪,專門賣染過的紅色雞蛋,稱其為“彩蛋”。后來,商販們又在彩蛋上畫些花鳥、魚蟲、臉譜等圖案,以圖生意興隆。經(jīng)過多年演變,彩蛋工藝逐步提高,如今,人們將雞蛋鉆孔掏空,在蛋殼表面雕刻精美圖案,終于形成了具有較高欣賞價值的蛋雕藝術品。蛋雕作品種類繁多,有人物肖像、花鳥魚蟲、京劇臉譜、詩文字畫,主輔相襯十分得當,惟妙惟肖。
蛋雕工藝品有多種,一種是用雕刀在表面顏色較深的雞蛋殼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鳥等圖案,圖案成形后其效果類似于美術中的素描或線條勾勒;另一種是選用質(zhì)地較厚的鵝蛋、鴕鳥蛋等禽蛋作為材料,以淺浮雕或鏤空的手法進行雕刻。蛋雕作品完成后,還要進行清除蛋液、消毒等處理。由于禽蛋殼比較薄脆,在上面進行雕刻難度很大,因此,目前蛋雕在市面上還不多見。
鴕鳥蛋雕
蛋雕作品種類繁多,例如“人物肖像”蛋雕,從古代帝王將相到當前名人,個個形象逼真,活靈活現(xiàn);在“奔馬圖”蛋雕中,色調(diào)鮮明,栩栩如生,酷似一幅徐悲鴻的奔馬圖畫呈現(xiàn)在面前,讓人如醉如癡;在“花鳥魚蟲”蛋雕中,蟈蟈鼓翅飛鳴,花草迎風滴露,花香鳥語,金魚戲水,使人心曠神怡;在“詩文字畫”蛋雕中,正面刻有詩人肖像,背面刻有妙語詩文,又將書法融匯其中,可謂人物、詩文、書法融為一爐,如貯百寶,讓人百看不厭,回味無窮。
初見蛋雕工藝品,人們會想到古代神話中的天地之分,想到生命的起源。盤古開天辟地,使得天地分明,讓人類“破殼”而出;同時,也會想起“以卵擊石”這一古老成語,它是以蛋殼的薄脆與石頭的堅硬來表現(xiàn)雙方力量的懸殊。藝人們在這一碰即破的蛋殼上,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使它成為藝術品,這一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給人聯(lián)想、啟發(fā),讓人喜歡并且珍藏它。
鏤空葡萄蛋雕
在薄薄的蛋殼上雕刻,并非想得那么容易。在蛋殼上設計圖案、把平面的圖樣擺在渾圓的蛋殼上面就更難了,而且蛋的形狀是中間粗兩端細,鏤空之后還會看到蛋后面副形的疏密與韻律。設計中最重要的是有立體的空間意識。每一只蛋雕完成,其間要經(jīng)過七八道工序,耗時、費力。每雕刻一筆,都如履薄冰,細致入微,蛋上最細的線條不到1毫米,還要結合浮雕、透雕的工藝,難度可想而知。把一幅幅平面的圖像,雕刻到弧形的蛋殼表面,又使其不失真,這需要蛋雕藝人具有堅實的藝術功底與應變能力,利用精美而嚴謹?shù)木€條,塑造出結構和明暗關系,使得人們所熟悉的形象,被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
中國著名蛋雕藝術家、鴯鹋蛋精雕大師劉會群,人稱“蛋雕劉”。小到鵪鶉蛋,大到鴯鹋蛋、鴕鳥蛋等蛋類的雕刻,劉會群得心應手,尤其在鴯鹋蛋藝術雕刻上,他在世界范圍內(nèi)首創(chuàng)“鴯鹋蛋工筆刀法精雕技法”“鴯鹋蛋動物題材絨毛精雕技法”等藝術形式,獨步蛋雕藝術界,成為中外知名的蛋雕藝術家。
以刀代筆,游刃薄卵,蛋丸雕大千,微粒載千古,其雕刻山水花鳥走獸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觀花卉可嗅其香,觀猛虎可察其威,觀流水可聽其音韻,觀嬰戲可融其喧嘻,以至逾越人之想象力,為收藏者所青睞。因鴯鹋蛋雕刻作品有限,以至一蛋難求,形成了藝術收藏升值潛力。劉會群作品鴯鹋蛋雕《百虎》被國外收藏家高價收藏,并以“神雕”譽之。
刻刀在雞蛋殼上留下一條條細密的紋理,緊握刻刀粗大的手指與蛋殼上精致的圖案有些不協(xié)調(diào),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將那些雞蛋殼上的精致圖案與眼前這個神情專注的粗線條青年聯(lián)系在一起,他就是蛋雕藝人李日潤。拿起手中的雞蛋殼,李日潤輕輕地握在手里,他格外的珍惜,因為這不僅展示著李日潤的雕刻藝術,更珍藏著李日潤的一段心路歷程。
幾年前的一天,李日潤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中的人叫劉一刀,“當時看見他左手拿著雞蛋,右手拿著刀,我只是好奇。當我冷靜下來之后,決定試一試”。于是李日潤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用刀將雞蛋打了一個小孔,然后用針筒將蛋清蛋白抽出,干了以后就嘗試著在上面雕刻?!耙惶煲灰刮覜]有出門,沒想到第一次雕蛋就很成功,居然沒有刻碎,看著自己雕的‘喜鵲登梅’,心情大好?!睆哪且院?,李日潤迷上了蛋雕。蛋雕讓李日潤忘卻了一切,也讓他改變了性情。如今他的蛋雕技藝已是遠近聞名,尤其是他的人物頭像蛋雕,層次分明、立體感強,形象非常逼真,但李日潤從不張揚,只在工作之余雕蛋殼,融情于山水之間。他說:“未來只求平淡的生活……”
秦州蛋雕藝術傳人趙榮棠先生,從事蛋雕藝術創(chuàng)作五十多年,今已是八十多歲高齡的老人。其人不僅蛋雕技藝精湛,而且學養(yǎng)十分深厚,前不久我專門登門拜訪了他。那是一個半陰半晴的上午,當我敲了敲一樓右側那扇門的時候,一位腰身微駝的老人給我們開了門,并熱情地邀我們坐下來,眼前這位老人就是趙榮棠先生。
蛋雕秦兵馬俑
蛋雕作品
趙榮棠的祖父趙鐘林,字獻一,清增生。“性和慧,人皆賢之。精岐黃術,善書畫、篆隸”(《天水縣志》),精于蛋雕。趙榮棠三十歲那年,一枚祖父刻在雞蛋上的“生來瘦、老更剛”的蛋雕藝術品,讓趙榮棠大開眼界。字跡蒼勁古樸不失靈頓,構圖簡潔明快不乏空靈。這件物品,讓趙榮棠萌生了繼承祖父蛋雕藝術之愿望。此后,他就以蛋為田,以刀為犁,走上了蛋雕藝術之路。
當時的趙榮棠,曾供職于天水伏羲路小學。工作之余,他全身心投入蛋雕技藝的鉆研。不入此門,不知其深淺;一旦進入此門,方知蛋雕藝術之博大精深。為了盡早入門,他常常向祖父求教,閑暇時間,揣摩祖父那一件件蛋雕藝術品。
蛋雕藝術,亦講求意在筆先。要求“立意高遠,構圖簡潔精巧,刀法工穩(wěn)自然。最終達到作品思想與藝術形象的高度統(tǒng)一?!碧熨Y聰慧的趙榮棠,由于自小秉承家風,具有較為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做基礎:從《三字經(jīng)》《百家姓》《干字文》《龍文鞭影》到《四書五經(jīng)》及《老子》《莊子》等,他都廣為涉獵;書法師宗“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及趙松雪等,因此,其作品從立意構圖到圖案、文字的表現(xiàn)力,都很有見地。
蛋雕蘭花
趙榮棠一生淡泊名利,不求聞達斯世,因此外界知之甚少。他的居室里,靠墻的桌上放著一塊已故秦州著名書法家陳柳州先生所書的《陋室銘》木匾。室內(nèi)床上、墻角、桌上、窗臺,尤其是那一張條桌上,整齊地布放著一摞摞顏色發(fā)黃的書籍。臥室的陽臺上,數(shù)盆君子蘭,綠葉青翠,花繁盈盆。其實,在趙榮棠數(shù)十年蛋雕藝術創(chuàng)作的經(jīng)歷中,他不知謝絕過多少次媒體采訪,也不知放棄過多少次“民間藝術大師”的封號。趙榮棠直言說:“人之一生,非常短暫,名利乃身外之物。蛋雕作為秦州一種較為古老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我要把它發(fā)揚、光大,傳承下去,名利于我如浮云?!壁w榮棠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能使蛋雕這門藝術傳承下去,近八十歲高齡的趙榮棠才收徒并將這門技藝傳授給徒弟們。其中較有成就的如:緱文濤、鄧克儉、劉建平等。這些人秉承趙榮棠之教誨,用心在蛋雕藝海中跋涉。
此外,享有“中國蛋雕第一人”美譽的聞福良也在長期從事蛋雕藝術研究,他運用多種手法將一個個蛋殼雕刻成栩栩如生、精妙絕倫的藝術珍品,使這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藝術得到傳承并高度升華。在第四屆中國西部文化產(chǎn)業(yè)博覽會上,聞福良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近百件作品特別展出。在首屆陜西省旅游商品博覽會上,獲“最受歡迎獎”。
責任編輯:王燦燦 校對:海洋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