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青年 > 

汝城宗祠文化探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07 7:50:21

文/林琳
支持機構(gòu)/“青年中國行”活動組委會
責編/王艷玲

幼時與玩伴或在祠堂嬉戲,或坐下聆聽守護祠堂的老人講述祖輩的榮耀,成年后或外出謀生逢喜事回鄉(xiāng)坐在祠堂里與親朋宴飲,或留在汝城遇重事同族親在祠堂里相商。年老時,或祈盼回鄉(xiāng)祭祖在祠堂里寄托鄉(xiāng)愁,或燈枯時在祠堂興后事宣告歸去。無論孩提,還是暮年,汝城古祠堂皆與汝城人緊密相關。

汝城縣地處湘贛粵三省交界地,被譽為“中國古祠堂文化之鄉(xiāng)”,保留著710座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包括為紀念監(jiān)察御史范輅的繡衣坊、記錄范氏一門叔侄同堂的中丞公祠、以及彰表理學名臣、太子太保朱英的“太保第”等古跡。詩詞楹聯(lián)賦、碑刻雕塑樓、牌匾額堂號這些精巧匠心的背后是南北交融以“汝”為中心的文化層。始于宋,理學鼻祖周敦頤上承孔孟、下啟程朱。盛于明,明朝汝城15位進士,政績卓越、光耀門楣。

湖南師范大學“大有名堂”實踐團走訪了汝城縣文體廣新局、文物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會以及朱范葉、李盧周等8位古祠堂傳承人。在他們的口述與自身的體驗中,體悟汝城宗祠文化。

在汝城,家風文化可以大致概括為四個字——忠孝廉節(jié)。盧氏家族族譜中記載著“敦勤儉、戒貪淫、效忠敬”的家訓?!睹魇?朱英傳》中贊揚朱英“質(zhì)樸、敦厚,然而執(zhí)法從不寬容”的品質(zhì)。津江的朱氏祠堂內(nèi)部以及先鋒村的周氏祠堂外部的墻體上赫然在目的“忠孝廉節(jié)”四個大字。繡衣坊范家成老人口述的范輅清正廉節(jié)的為官作風,以及《范氏家訓?節(jié)儉當崇》篇中“奢靡敗度,儉約鮮過”對“忠孝廉節(jié)”特殊詮釋。汝城家風,是家族對一個族人在國家、家庭、社會多個方面的要求。忠孝廉節(jié)的家風概念是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觀念的一部分,這種道德觀念在現(xiàn)今的社會發(fā)展中依然有著現(xiàn)實意義。

建造祠堂最初是為祭祖念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表彰元勛功績而為其建祠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大部分家族將祖上的宗功和后代的功績不斷充實祠堂的內(nèi)涵。汝城古祠堂彰顯著世代顯赫的元勛與功績。氣勢恢弘、華麗堂皇、結(jié)構(gòu)工整的建造,詩詞楹聯(lián)賦畫雕刻牌匾的薈萃成為了教化與鞭策著后世砥礪前行,建功立業(yè)的標桿。李氏宗祠的建筑采用的是官式的做法,“勢舒而氣暢,木雕、石雕精巧秀麗”,但也體現(xiàn)出了宗祠的“彰顯”的作用,而不再是簡單的祭祖拜祖。汝城民俗文化研究會何小奴會長在談及汝城古祠堂的保存問題時,更是以“汝城的風向標”來形容汝城古祠堂。

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香火龍源于唐高宗弘道年間“以火龍降龍患”的抗洪傳說。元宵節(jié)期間舉行舞龍盛會,寄托著汝城人民祈盼來年風調(diào)雨順、辟邪驅(qū)邪、帶來吉祥的美好祝愿。這一風俗與汝城古祠堂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通過祠堂和家族,香火龍得以制作、展演和傳承。汝城香火龍的長度可達80~90米,最短的也有20~30米,高度則一般為2.5~4米。香火龍大都用楠竹竿、趙公鞭和特制的龍香等材料扎制,由龍頭、龍身、龍尾構(gòu)成,配有雙獅、雙鳳、香火牌坊、龍燈、鑼鼓、嗩吶、三眼炮隊。每一條香火龍的背后是全族人力財力的投入,每一次香火龍活動包含著參拜祖宗、聆聽舞龍祭文的儀式。香火龍以其獨特的文化內(nèi)涵,潛移默化地教育族人,強化宗族認同感,加強家族凝聚力。

汝城古祠堂是歷史長河中的文化寶藏,是汝城人心中的精神家園。湖南省各級政府部門重視對汝城縣宗祠的保護與利用,汝城縣宗祠保護工作穩(wěn)步推進。2011年,汝城縣出臺《古祠堂保護辦法》。每年,縣財政安排專項資金,“以獎代補”,鼓勵村民對瀕危古祠堂進行修繕。2012年,在郴州市政府牽頭下,成立汝城古祠堂保護協(xié)會。2013年,汝城古祠堂群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汝城古祠堂群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建設成功列入2017年文化旅游提升工程中央預算內(nèi)投資項目。汝城縣宗祠保護與利用工作取得重要成效。但是,受制于古宗祠保護特質(zhì)、當?shù)亟?jīng)濟發(fā)展水平、村民保護意識、城市化進程等因素,汝城宗祠保護與利用仍然存在著相當大程度的問題與困難。主要表現(xiàn)為傳承人年老、斷層;文物損毀、失竊;資金缺乏等問題。

面對傳承人年老、斷層這一現(xiàn)象,范氏家廟傳承人致力于通過定期在祠堂舉行面向?qū)W齡兒童的國學啟蒙班,通過授課的方式介紹與傳播宗祠文化。當前汝城宗祠文化尚未形成專門數(shù)據(jù)庫。建立一個“汝城宗祠文化”數(shù)據(jù)庫,儼然迫在眉睫。對于文物損毀與失竊的挑戰(zhàn),族人秉承著修舊如舊一脈相承的原則,根據(jù)相關資料來修繕文物。解決資金缺乏、不足問題的核心與關鍵在于提高當?shù)鼐用竦慕?jīng)濟收入。汝城祠堂在當下仍然具有可利用價值,這就需要根據(jù)祠堂的特性,在立足于祠堂保護的前提下,挖掘其經(jīng)濟價值。如繡衣坊曾作為對外舉辦傳統(tǒng)婚慶儀式的場所,通過出租祠堂場地來收取租金,用于祠堂的維護。

歷史并未遠去,她就在我們身邊。蒼蒼古色,莊嚴肅穆,汝城古祠堂默默地歷數(shù)著世事的變遷,悠悠地向世人訴說著前人慎終追遠的虔誠,寄托著列祖列宗對后代子孫建功立業(yè)的期望。她是汝城人靈魂安放的地方,是他們詩意的精神家園。

責任編輯:趙洋 校對:楊文博

中國周刊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公眾號

Top